穿過八一路兩側繁茂的香樟樹,坐落在清水塘22號的一棟小屋院在淅瀝的春雨中顯得古樸而靜謐。青磚黛瓦、格窗木墻,庭院深深、楊柳堆煙,這里是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見證了青年毛澤東等建黨初期共產黨人的熱血奮斗史,這里也是他和夫人楊開慧婚后的第一個“家”。
時光回到1921年7月,毛澤東和何叔衡秘密抵達上海,與其他代表一道輾轉踏上南湖紅船,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氐介L沙后,毛澤東、何叔衡于10月10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省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初創時期條件有限,為了解決辦公場所,支部委員易禮容經手租下了這棟兩進三開間的民居,作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辦公和毛澤東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那時的清水塘地處長沙城北荒郊,遠離鬧市,是難得的幽靜之地,也是從事秘密工作的好地方。有了處所、有了組織、有了核心,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在這里開展起來,湘區成為當時中國革命運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隨后,楊開慧及其母親也從老家趕來,協助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他們在這棟民居里度過了一段平和的日子。在舊址右邊第一間房里,屋內陳設簡單而整潔。毛岸英、毛岸青兩個孩子在這里呱呱墜地,這里也是毛澤東、楊開慧婚后共同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1923年冬天,毛澤東接到通知將趕赴外地參加革命工作,彼時剛生下毛岸青的楊開慧還在坐月子,毛岸英也才滿1歲。面對難以割舍的妻兒,毛澤東在離開長沙時留下了一首寄思詞《賀新郎·別友》。告別的友人不是他人,正是他的愛人、知己、革命伙伴楊開慧?!敖癯貣|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塘水印殘月,青年毛澤東獨自背上行囊南去,一時間既是兒女情長,又是革命豪情,毛澤東的“小家大國”之路從這里走出。
歲月如梭,百年光陰。當年的清水塘已成為開福區的紅色發源地,紅色精神的火炬在此接力傳遞。清水塘街道以黨建為引領,讓街區更“紅”、民生更暖。以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為核心,清水塘街道推出了全市首條“紅色文化歷史故事街區”,將11個歷史與現代的紅色文化景點串聯;“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則以有聲的形式盤活紅色故事,為公眾傳播文化正能量;紅格子一“網”兜起小街大民生,社會治理觸角延至小區和樓棟,黨員代表融入各個實體網格之中,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
從紅色精神發生地到“發聲地”,百年初心仍堅定,一個有紅色文化、有民生溫度、有品質高度的開福正開啟全新征程再出發?。ㄒτ旰?劉潤澤 邱旸)
來源:開福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姚雨含 劉潤澤 邱旸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