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新黨員參加宣誓活動。
開福區師生開展“三員學黨史”“三員講黨史”系列活動。
開福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踐行“三高四新”,奮力邁向“北強”。
開?!拔覟槿罕娹k實事”提質改造湘雅醫院周邊環境。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走進位于長沙市開福區清水塘22號的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就好似推開了歷史的閘門,蘊藏百年的紅色記憶波濤洶涌、歷歷在目……
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湖南自修大學、湖南省教育會坪故址、沈家大屋故址、文化書社……
長沙是“革命搖籃、領袖故里”,開福作為長沙的主城區是紅色沃土,一段段紅色記憶、一個個革命故事,烙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共產黨人不可磨滅的功績。
百年征程篳路藍縷,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細看開福地圖,像一支火炬,開福區委書記謝偉峰說。
這支火炬,意味著傳承與使命;
這支火炬,意味著昂揚與力量;
這支火炬,意味著光明與希望;
它熊熊燃燒,照亮前行之路。
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在紅色火炬的照耀下,在開福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一代代開福建設者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用不懈奮斗讓一個強盛、精美、幸福、厚德的新開??羁疃鴣?。
賡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在開福區清水塘街道,繁華鬧市中有一方僻靜院落,楊柳垂岸,碧水微波,一棟黛瓦灰墻的磚木結構平房便坐落于塘后。
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在毛澤東革命生涯中,這是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家”,1922年、1923年,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相繼在此出生,劉少奇、李立三、李維漢等經常來此開會,這黛瓦灰墻既見證了忠貞的愛情,更見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而從此向西1.2公里,便抵我黨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干部的學?!献孕薮髮W。
這是毛澤東、何叔衡利用船山學社舊址創辦的革命學校,通過層層“篩選”和“考核”,凝聚了大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真同志”,掀起了湖南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和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成為傳播革命思想、動員社會力量、聚集革命人才的陣地,被譽為湖南革命的“策源地”。
行走開福的大街小巷,一處處紅色遺珍閃耀珠光。作為革命精神和奮斗意志的載體,紅色遺址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賡續紅色血脈,開福始終堅持保護、挖掘和整理紅色遺址,講好紅色故事。
在省市專家的指導下,開福區對位于教育街的湖南省教育會坪故址、位于潮宗街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位于潮宗街的文化書社等眾多紅色遺址一一進行了整理修繕,并率先編纂完成了《中國共產黨長沙市開福區歷史》(1921—2010)。
6月24日,開福區沈家大屋秋收起義策源地專家研討會召開,這個坐落在開福區潘家坪的偏僻民宅,曾是中央特派員毛澤東躲避國民黨特務追蹤的秘密聯絡站,對其后的秋收起義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何保護、修繕革命遺址,傳承好革命精神?現場專家、開福干群積極建言。
每一段紅色故事,都是一扇歷史之窗。近年來,開福區廣泛開展“就認這個理”“好人事跡巡講”等理論微宣講活動,梳理珍貴紅色史料,通過圖片、文字、視頻,走進工廠、學校、軍營……用紅色精神澆灌“厚德開?!薄拔拿鏖_?!薄捌桨查_?!薄靶忝篱_?!薄皧^斗開?!钡木駜群?。
在四季花城社區,居民們自發來到“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排隊錄制講述英雄的故事;在開福好人館,“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成為滋潤市民心靈的美麗花園;“國是家”主題街區、“誠立身”主題公園、“儉養德”主題廣場……在紅色精神的指引下,近年來,開福涌現了1位全國道德模范,3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0位“中國好人”,29位“湖南好人”。區域注冊志愿者達8萬余名,“好人榜樣”“學雷鋒做好人”“道德輔導員”“好人講堂”等一大批志愿服務品牌熠熠閃光。
賡續紅色血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利益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多年來,開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歷久彌堅的使命和初心。
從新中國成立前的一窮二白、食不果腹,到上世紀70年代的縫紉機、手表、自行車;從80、90年代的電視、冰箱、洗衣機到20世紀初手機、電腦、摩托車……開福居民的生活品質早已發生了質的飛躍。
尤其是“十三五”以來,開福民生事業大發展,文明幸福宜居的區域形象廣受好評。近5年,開福堅持八成以上的區級財力用于民生領域,年均增長8.3%,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6萬元臺階。
開福始終堅持教育強區,提出了建設“領跑三湘、全國一流”的現代化教育強區,“十三五”期間,區域新增優質學位2.05萬個,在全市率先消除了義務教育大班額。
開福始終堅持醫療強區,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10個,重點簽約人群覆蓋率達66.4%,區域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達到省級示范標準。
開福始終堅持文化富區,1家中心館,7座24小時自助圖書館,31家農家書屋,12家圖書分館,112個社區(村)文化服務中心……開福區是全省博物館、展覽館最多最密集的城區,文化氛圍濃厚。
開福始終堅持生態美區,“十三五”期間,開福區劣V類水體全部消除,區域新建各類公園37個,綠化覆蓋率達42.3%,天空藍、河湖清、城市綠、鄉村美的開福畫卷徐徐展開。
開福始終堅持共同富裕。城鄉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新建保障性住房212萬平方米,近2萬名拆遷群眾喜迎新居。對城步苗族自治縣、龍山縣內溪鄉等5個對口幫扶單位,累計投入資金1.45億元,實施項目91個,與“貧困兄弟”攜手共赴小康。
從黃興路棚改到朝正垸拆除,從長沙新港建成到火車貨運站北遷……芙蓉大道、湘江大道、開福大道、地鐵一號線相繼建成,萬達、泊富、北辰、富興鱗次櫛比,從全省城區稅收率先破百億到GDP突破千億大關。在一代代開福人的接續奮斗中,開福民生事業日臻完善,百姓暖心地稱為“開啟幸福的地方”!
賡續紅色血脈,展現新時代擔當,實現共享發展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重溫黨的百年歷程,是為奮進新時代汲取力量。
根據中央、省市的統一部署,今年2月以來,開福區迅速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各級黨委(黨組)政治生活和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嚴格對標對表,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體現。
全區重點圍繞學位、車位、床位、廁位、梯位和餐位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廣泛收集群眾訴求,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584個。其中,區委常委會成員帶頭領辦26個,街道書記領辦32個,社區書記領辦189個,形成了以上率下,狠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6月25日,開福區舉行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拉練。秀峰街道新大塘社區547戶居民“一個月”喝上了“放心水”;東風路街道原湖南制藥廠宿舍鋪設了整潔的瀝青路,暢通了殘疾人便道;望麓園街道“便民服務站”提供的暖心雨傘、輪椅、充電器,讓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開福溫度。
開福區委書記謝偉峰多次強調,全區“我為群眾辦實事”要做到“三問”“兩可”,即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在百姓的建議和意見中,基本實現“可預期”“可感知”來確保節點、倒排工期,讓群眾明顯感受到實惠和變化。
今年以來,開福區麓山高嶺實驗學校、清水塘北辰實驗小學等7所學校完成新改擴建,新增優質學位9180個,新增公辦幼兒園21所,開福區公辦幼兒園學位數占比將達到50%以上;區衛健局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6萬份,建檔率81.2%,完成孕婦免費產前篩查、適齡婦女“兩癌”檢查7953人次,截至6月初,全區接種新冠疫苗已突破45萬劑次;區交警大隊將26個路口提質改造為樣板路口,制定了25個交通優化方案,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醫院、學校、商圈擁堵問題;區住建局在全區開工建設增設電梯75臺,發放電梯補貼190萬元;伍家嶺街道在跨京廣鐵路人行天橋增添照明設施,為3000余戶居民提供明亮的夜間出行……
開福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高偉說,學以致用,方為學。截至目前,開福區已辦結群眾反映突出的重點項目245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開福將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切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深、走實。
一路篳路藍縷,胼手胝足;
一路風雨兼程,披荊斬棘。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的交匯點,站在全面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的起跑線,開福仍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以不懈奮斗的矯健身姿踐行“三高四新”,闊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張頤佳 彭永禮 榮庭芳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