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帶著小孩前來長沙市一醫院看病的羅強夫婦站在人行天橋下躲雨,正在長沙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麓園亭”荷花池便民服務點開展志愿服務的雷鋒志愿者蔡發楚、劉鏡輝夫婦看到此景,各自撐著一把雨傘將羅強一家送入醫院大廳。
這是長沙市開福區望麓園街道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望麓園街道位于開福區核心區域,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萬余人,流動人口近5萬人,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共居、現代樓宇與老街小巷共存。為最大限度給轄區單位、居民、游客提供應急、貼心服務,解決生活小難題,街道綜合各方意見,采取“一社區一服務點一特色”建設原則,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精心打造了5個便民服務站(3個設在主次干道,2個設在居民小區內),選取望麓園街道的“麓園”二字,取名“麓園亭”。
“麓園亭”荷花池社區服務站是街道五個便民服務點之一,也是長沙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位于長沙市一醫院天橋下,主要服務對象為一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就診病患人員及過往行人?!奥磮@亭”雖然面積不大,設施卻一應俱全,除日常所需飲水機、口罩、微波爐、手機加油站、漂流云雨傘、急救小藥箱等物品外,還準備有輪椅、血壓測量儀、復印機等服務設施,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市民在“麓園亭”便民服務點打印就醫資料
啟動伊始,“麓園亭”組建了“五老紅”黨員雷鋒志愿服務隊,向社會招募了一批雷鋒志愿者,采取三班制輪流值班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志愿服務隊建立了工作臺賬制、定期服務制,通過配置值班記錄本、便民服務登記本詳細記錄志愿服務對象、內容、反饋意見效果等,完善工作臺賬;整合轄區資源,根據雷鋒志愿者年齡、特長、專業等制定志愿者服務清單,每月定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開展愛心義診、健康知識宣傳等志愿者服務活動,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多元化、高效化。
雷鋒志愿者為醫護人員、市民贈送愛心黑茶
八月,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沙市第一醫院在前坪廣場設置核酸檢測點,望麓園街道以最快的速度充實“五老紅”志愿服務隊力量,黨員志愿服務隊聯合專職雷鋒志愿者,積極維護現場秩序、協助醫護人員引導市民有序登記,“天使白”和“志愿紅” 齊聚長沙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攜手并肩共戰疫情。志愿者們身披紅馬甲有序引導居民采樣,有效緩解了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此外,“麓園亭”荷花池社區服務站還為前來市一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的市民免費提供飲用水、涼茶、口罩、消毒液、短暫休憩等服務,讓烈日炎炎下做核酸檢測的市民感受到便利與清涼。
“五老”志愿者們為前來市一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的市民免費提供涼茶消暑
“長沙中風險地區清零”恰逢七夕節,“麓園亭”荷花池社區便民服務站換上“粉色外衣”,積極開展 “愛在長沙 為你比心”七夕主題活動,邀請各類好人志愿者、夫妻志愿者、抗疫志愿者等為市民送上心型口罩和心型氣球,引導大家做好自身防護,用“小善意”傳遞“大溫暖”,用心中小愛傳遞社會大愛,獲央視新聞、新華網、人民網等央媒、省市10余家媒體爭相報道,反響強烈。
據悉,“麓園亭”荷花池社區服務站自開設以來,先后有150多名志愿者在此值勤,累計免費發放口罩3225個,查看健康卡、測體溫720人次。免費借出并收回輪椅42次,借出并收回雨傘86把,免費復印220余份……根據受眾人群不同實行差異化服務,由各級志愿者輪流值守,同時充分挖掘轄區單位資源,實行“共駐共建共享”,引入市場管理機制,讓“麓園亭”可持續發展,為居民群眾全方位提供舒心暖心便捷服務。
青少年志愿者在“麓園亭”荷花池社區服務站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
作為與市民群眾聯系的橋梁,服務站為居民提供日常的咨詢及管理服務,以“真心、熱心、耐心”換群眾的“樂意”和“滿意”。針對不能處理的問題,第一時間反映到社區,推行首問負責制,來訪有登記,接待有人員,確保居民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此外,服務站還提供了留言本,過往駐足的市民朋友可以隨時進行留言,提交意見建議。服務站將根據建議的可行性對服務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讓服務更接地氣,更懂民意,更貼民心。
來源:開福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