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印發“雙減”(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下同)意見以來,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率先全市出臺貫徹落實具體措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規范管理,多措并舉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著力提升全區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健全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雙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一二三四”的工作模式。
開福區打造智慧課堂,創建育人新生態。
強化“一體推進”
區委區政府堅持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成立以區委副書記為組長、區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專班,強調要將減負工作與教學管理整體設計、同步實施、一體推進,明確從作業管理增實效、課后服務提水平、教育教學強質量、規范培訓促減負四方面統籌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并形成“統一思想、加強管理、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機制。
優化作業管理,助推“雙減”落地見效。
堅持“雙管齊下”
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堅持提升校內教育質量與規范校外教育培訓“雙管齊下”,落實落細“雙減”工作要求。一方面,加快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強公共教育供給?!笆奈濉逼陂g將實現全區校校多卓越名師,卓越校長學段全覆蓋,建成“優質教育資源聚集區”,特別是到2025年,新建或改擴建學校30所以上,新增優質學位4萬個以上,采取“引進品牌+自辦名?!钡霓k法,引進省內外優質名校合作辦學25所以上,讓每一個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都有優質學位,不斷滿足群眾“上好學、好上學”的需求,緩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與教育發展不均衡之間的矛盾,緩解家長對名校的劇場效應,破解學生負擔過重的難題。另一方面,將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為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等方面的興趣特長服務,提供個性化資源,豐富校外生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同頻共振,真正做到“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突出“三大重點”
一是突出加強作業布置統籌。加強作業校內公示,控制作業時間,做到“學校、年級、班級、學科”作業布置“四統籌”,合理協調不同學科之間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義務教育學校均設置由教學教研中層以上行政擔任的“作業布置專干”,各班級在前黑板設作業布置專欄,以班為單位進行統籌,班主任任組長,監督其他學科教師的作業和作業量,并適時做出統籌協調;學科備課組在分層作業布置方面給予集體研討,確保作業內容合理有效、不超綱;年級組在作業量方面給予總體把控,確保各班作業量適量?!白鳂I布置專干”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對各班作業量進行檢查。各校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從“雙減”下的學校作業管理、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設計、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設計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做到校校有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的小課題。全區小學堅持每周一天“無書面家庭作業日”,布置動手實踐型、科學探究型、合作交流型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經歷的作業。二是突出強化課后系統服務。在全區中小學穩步推進課后服務工作,各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保證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小時,結束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相銜,為個別不能及時接送的家庭提供延時服務。探索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學習需求,滿足學生“作業、實踐、扶弱、特長”等多樣化學習與發展的課后服務課程,培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養。各學校以“固本+培優”方式開展作業指導,實現作業不出校門;“興趣+特長”提供菜單式課程供家長選擇,減輕家長外培壓力;每天課后服務安排50%藝體課程,實現學生體藝“2+1”,讓中小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2021年秋季,學生紛紛從校外輔導機構“回流”校園,全區參與課后服務的中小學生占全區學生總數的90%,學校作為課后服務的主體,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占總教師數的96%以上。三是突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全區堅持開展“新蕾杯”“園丁杯”“星城杯”課堂教學競賽和教學基本功技能競賽(粉筆字、鋼筆字、普通話、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落實“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和專業素養,目前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達22個,逐步實現所有學科、所有學校的名師全覆蓋。著力推進卓越工程建設,首批評選卓越校長19人,卓越老師219人,卓越班主任20人。著力構建智慧教育新環境,引領教育教學新變革,在現長沙市智慧教育培育區的基礎上,2021年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和省教育信息化整合應用實驗區,確保學校教育最大限度滿足學生需求,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多彩校園生活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注重“四個結合”
一是結合五項管理促見效。全區各學校結合校情,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工作舉措亮點紛呈,主要體現在“五有”:即手機管理有力度,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禁止教師帶手機進課堂;睡眠管理有保障,推行學生睡眠21天習慣養成活動;讀物管理有成效,倡導閱讀但限制讀物;作業布置有實招,統籌管理,分層布置,優化作業內容;體質健康有實力,鼓勵每天一節體育課。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全區教學常規管理和減負工作實地視導,通過查閱資料、聽課、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隨機抽查,確保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科學規范、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二是結合高端研訓促提升。堅持舉辦中小學校長、基層黨組織書記、后備校長、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13個高端研修班;不斷提升“開福教育大講堂”“快樂暑假 書香校園”“清水塘教育論壇”“家?;ネ?厚德同行”開福品質教育大型周等教育系列活動水平;深入開展“三員學黨史、三員講黨史”系列活動,創新思政課形式與內容,用好“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深化開福區中小學生“紅色文博研學萬人行”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打造“可行走的紅色課堂”。三是結合評價改革促發展。全區各小學堅持在學期末開展小學低年級游藝性測評,各學校精心策劃主題,將全學期各學科的知識點融入一個個情境式游藝測評活動中,讓孩子樂學、樂考,特別是在每次活動中老師們都巧妙地將學科知識和能力考查融入具體的情境中,精心設計有趣的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考察低年級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建立健全教育質量綠色評價,改革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尊重學生發展需求,設立符合學校辦學思想的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各學校結合學校文化建設,圍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設計評價措施,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多角度、發展性評價,構建全面育人的優良環境,確保減負不減質、減壓不減效。四是結合督查指導促規范。由教育部門聯合全區16個街道分管人員,開展多輪次不間斷對全區校外培訓機構、中小學、幼兒園進行聯點沉浸式督查,共排查校外培訓機構、托管機構和教育公司230個,下發停辦通知書10份、整改通知書20份,即時向中小學家長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3萬余份,在全區中小學、街道等公共區域張貼白名單300余份;同時,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服務平臺,對外培訓機構資金進行有效管理, 防范機構卷款“跑路”等違法事件發生,共同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態,確保校外培訓導致的家庭教育負擔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
開福區實施卓越工程建設教育強區推進大會召開。
“雙減“工作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下一步,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將探索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對適當引進的非學科類參與課后服務的校外培訓機構建立遴選準入制和評估退出機制;對服務水平低下,惡意招生不按規定提供服務的培訓機構堅決取消培訓資格,列入黑名單;探索白名單校外機構與區內各公辦中小學?;パa合作的“協同式”發展模式,有效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全面推進卓越工程,建設教育強區,創建“優質教育資源聚集區”,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來源:微開福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