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蛻、左宗棠、黃興、陳寅恪等歷史大家都曾寓居的這條小巷里,這里至今住的還是祖輩就打隔壁的淳樸老街坊?;ㄉ弦惶坠⒌谋阋俗饨?,隨便租間屋都可能是你爺爺輩的民國老房,居家、辦公、開店在一起,你想要的“柴米油鹽”“詩和遠方”,都有!
10月30日,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西園社區“巷子里創客說”第一季,在長沙首條歷史步道西園北里開講。有趣的是,這條僅560米的窄巷里聚集了20家門店,逾五成是“工作室+居家”的業態。有著慢生活追求的年輕創客們,花一套住家房的租金以及水電費,即可居家、工作合一,省去高昂的商業租金及生活成本,還享受到“住在歷史里”的韻味。在“小巷創客開放麥”環節里,天南海北的創業者們分享了低成本創業在長沙的幸福體驗。
老宅里,400年前的德國印刷機印西園往事
青磚空斗墻,小青瓦歇山頂,跨過厚實的石庫門,三開間老屋里最西頭一間傳出“哐嘡”機器轟鳴?!坝眠@臺德國老機器,把西園北里的往事,印在明信片和冰箱貼上,來逛它你就可以帶走它?!敝鹗囆g家李立的故居“石屋”不遠處,便是95后創客小晚的工作室。她在一臺400多年前的德國活版印刷機前操作,這臺黝黑的老古董被輾轉運到西園北里,她往日在線上的文創售賣生意也搬到線下這條老巷里。
創客小晚在她的古董德國印刷機前印制西園北里明信片。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攝
小晚分享說,很難有一個地方讓她想把生活享受和工作結合一處,西園北里恰恰是這個難得的寶地。她租的三間屋都保留了民國老宅的印記,西園本身又是一個歷史人文大IP,于是她不再局限于網上寄賣自己的作品,而是把西園往事創作成明信片、書簽、手袋、冰箱貼甚至奶茶,線下線上賣給對長沙歷史有興趣的人。同時,她也代售西園社區注冊商標“西園北里”文創周邊產品,用收益為社區發展基金“輸血”。
無獨有偶,廣東大廚進強,也把自己婚后的生活以及一家天婦羅餐館齊齊搬進西園北里?!叭⒘碎L沙妹子后,我覺得事業和生活都留在長沙老巷子才有那個味?!迸畠撼錾粴q后,他全家都搬進店鋪后巷子里,鄰里一家親的老長沙氛圍讓這個“老廣”很享受。
除了人文氛圍和友好街鄰,留住小晚和進強的更是創業的低成本。小晚三間房月租5000余元,進強三層樓的小獨棟租金6000余元,都沒有高昂的商業用電、用水和物業負擔,生活、居家兼顧。
華僑小哥游長沙“快閃”留老巷開店
租金低廉的“柴米油鹽”考量之外,還有不少小巷創客純粹是為“詩和遠方”而留下來?!拔伊粝聛矶ň?、開店,簡直就是快閃?!弊婕=ǖ摹?0后”印尼歸僑小哥姜印,今年國慶節來長沙旅游,第一次來長沙,就迷上了西園北里,西園有他老家三坊七巷的明清建筑古早味,卻沒有喧囂的城市商業氣,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租房住下來。租住的臨街小屋正適合開店,于是他就把印尼風味小吃的生意做起來,成為小巷里一道獨特的異域風景。
小巷創客分享低成本創業在長沙的故事。
“我和小姜一樣,來長沙旅游,只想租房小住,沒想到一住就不想走了?!痹谖鲌@北里開壁畫工作室的小李,來長沙游玩的三天里就決定租住西園北里。租住期間,他發現歷史步道的“腔調”和他從事的非遺壁畫創作很契合,而且來這里研學的學生眾多,于是異鄉出租屋就變成了他的工作室。
西園社區負責人邀約更多的年輕創客來巷子里創業,享受“柴米油鹽”“詩和遠方”。
西園社區黨委書記張朵告訴記者,低成本創業在長沙有N種故事和理由,在西園北里“工作室+居家”最“接地氣”。社區接下來每季度將舉辦一季“巷子里創客說”,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分享低成本創業經驗和得失,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歷史步道領略人文故事,并將其轉化為創業創新的IP,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創客和游客一樣“來了不想走”。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李卓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