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彭超 通訊員 邱旸 長沙報道
近日,長沙市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暨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會舉行。長沙市開福區委宣傳部榮獲組織工作獎,并有《正正的世界》《犬愛》《少年毛澤東》等6部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涉及電影、戲劇、廣播劇、歌曲等多個類別。
以文助城,以文興城。近年來,開福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圍繞“出精品、育人才”目標,大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涌現了一批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的文藝精品,形成了獨特而又濃厚的文藝氛圍。
文祥出品的公益電影《正正的世界》花絮照。
文祥獲“2018—2019長沙文藝新人”提名獎。
抓好導向出精品 小成本也有大敘事
在長沙市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暨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會現場,有一位大家眼熟的身影,他就是電影《讓子彈飛》中楊萬樓的扮演者文祥,此次他不僅獲得了“2018—2019長沙文藝新人”提名獎,而且他的作品——公益電影《正正的世界》,也經由開福區委宣傳部推舉,榮獲全市“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正正的世界》講述了家境貧寒且患有先天性肌肉型斜頸的留守兒童正正,被拋棄之后,想盡一切辦法要治好自己的歪脖子,在歷經挫折與磨難下,得到多方幫助,最終成長為一個滿懷愛心、充滿正能量的少年的故事。
在平實無華的主線敘事外,鏡頭余角還記錄了留守兒童群像:欺負殘疾同學的大胖,花錢請同學寫作業;進城務工的媽媽好不容易回趟家,卻不管女兒,只曉得跟別人打麻將;班主任通知開家長會,全班同學舉手說爸媽不在家,最后爺爺奶奶坐滿教室……通過對留守兒童群像的刻畫,《正正的世界》在催人淚下的同時,也引人深思:沒有父母陪伴的成長,會開啟一個怎樣的人生?
“我有過和留守兒童相似的經歷,當我成為大人再回到母校,發現60個孩子里面仍有53個是留守兒童,這讓我心情沉重。所以我想做點什么,哪怕改變一點點?!薄墩氖澜纭房傊破宋南楸硎?,作為一名演員,他能想到的方式就是拍攝一部電影。同樣的,作為一名演員,他也深知拍攝一部電影的艱難。人力、財力都是問題,但他還是決定不撞南墻不回頭,哪怕傾盡所有,也要為留守兒童做一點點事情。
“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電影,小成本、大敘事,聚焦于最需要被關注的群體,去喚醒全社會的正能量,向全社會傳遞公益接力棒?!遍_福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舒全球表示,為了激發更多文藝創作者和企業的創作熱情,開福區出臺了《開福區經濟發展獎勵暫行辦法》:對獲評國家、省、市級“五個一工程”獎的,分別給予50萬、30萬、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用于鼓勵創作人才及企業。
“在這樣的獎勵政策下,會激勵更多有此類想法的文藝創作者和機構,減輕他們的負擔,免去一些后顧之憂?!蔽南檎f。
花鼓音樂劇《少年毛澤東》現場演出照。
傳統曲藝代代傳 “小戲骨”變身大主角
此次全市“五個一工程”獎中,有個頗為特殊的獲獎作品,劇中演員平均年齡9歲,全部來自于開福區十所“戲曲進校園”示范學校,它就是花鼓音樂劇《少年毛澤東》。
該劇主要講述毛澤東走出韶山沖到湘鄉東山學堂求學這一階段。劇本分為東山求學、追求真理、斗文結友、日出東山四部分。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導演馬秋介紹,這些小演員都是通過了層層選拔,從完全不了解戲曲,到慢慢喜歡上戲曲,到現在就連洗澡都哼著戲曲。
據了解,近三年來,開福區通過選拔挑選了300余位小演員,建立了“開福小戲骨”人才庫,在全區的中小學舉行了30余場巡演,讓他們在各個戲曲節目中擔當主角,并以此來培育藝術新苗和未來之星。與此同時,為了大力推進戲曲傳承普及,開福區還開設了10場45分鐘戲曲課堂巡演,聘請戲曲大咖在十所學校建立“志愿者工作站”,讓學生感受從創作、編排到排練的全過程,以此激發戲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在校園戲曲課堂里,10歲的蔣昀臻接觸到了花鼓戲,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演好《少年毛澤東》里面的毛潤之,蔣昀臻利用別的孩子午睡的時間,一個人在操場練習。排練期間還特意去到韶山、湘鄉,重走了一遍偉人足跡,也正因為他的努力付出,才有了最終舞臺上的完美呈現。
“接下來,我們想把《少年毛澤東》帶到北京去演出,讓更多人看到開福少年們的風采。此后,我們還將在開福區小學、中學開設更多的戲曲社團,讓更多孩子來學習傳統文化,愛上傳統文化?!瘪R秋說。
搞好跟蹤強服務 涓涓細流育出累累碩果
“現在我正在拍攝一部關注老年人題材的公益電影,叫《硬核老爸》?!辈稍L中,文祥透露:“開福區也十分關注這部影片拍攝進展,不僅多次上門排憂解難,還幫我把影片申報為市里的精品創作重點項目?!?/p>
搞好跟蹤強服務,一直是開福區推動全區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開福區一方面深入文化企業調查走訪,發現了一批優秀的文藝創作人才和作品,并進行重點指導和擇優推薦。另一方面,組織轄區文化企業分批次申報省、市文化產業扶持引導資金,并施行《開福區文化產業扶植獎勵辦法(試行)》政策。兩年來,共爭取上級扶持引導資金2245萬元,兌現區級政策獎勵資金1000余萬元。
在推進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開福區委、區政府堅持“二為”方向、“三貼近”原則和“四無償”舉措,無償為團隊提供排練場所、提供藝術交流和展示平臺,為節目創作編排提供輔導,為文藝骨干提供業務技能培訓。連續16年,開福區堅持“湘江韻律”廣場文化品牌,造就了一大批“笑星”“舞星”“歌星”等草根明星,涌現了《山泉》《沙坪繡女》《月亮謠》等反映地域特色、體現民族風情的精品節目,榮獲國際級獎項9個,國家級獎項28個,省級獎項32個,市級獎項115個,收獲了中國藝術群星獎、中國“金鐘獎”、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優秀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等。
“今年初,我們通過摸底調查共收集了24個作品,建立了2020-2021年文藝精品創作重點項目庫。未來,我們將重點服務于這些項目,服務于以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為主的文化企業,服務于像文祥、馬秋一樣的文藝人才,服務于喜愛文藝、助力文藝的廣大市民?!遍_福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紅網
作者:彭超
編輯:呂周陽
本文為紅網開福區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allacetools.com/content/2020/10/20/853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