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峰
開福,地處長沙北部,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開福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山清水秀,生態環境美;宜居宜業,營商環境好;產業興旺,發展后勁強;安定和諧,幸福指數高。伴隨著建黨開天辟地、建國改天換地、改革開放翻天覆地的鏗鏘步伐,開福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譜寫了一曲曲振奮人心的時代贊歌。今日之開福,歷久彌新、風華正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福必將譜寫新的華章、開啟新的幸福。
立足新發展階段,開福錨定新的時代坐標。
新的時代坐標,意味著“北富”事業已取得決定性成就。新中國成立時,這里為長沙北區,總面積僅1.7平方公里,總人口不足6萬人,境域狹小、空間逼仄,經濟類型單一。直到1996年,長沙市區劃調整,在原北區基礎上,設置開福區,城鄉因之一體,區域由是宏開,發展自此提速。今天的開福,總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82萬人,是1996年的3.6倍;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1億元,是1996年的102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0.7億元,是1996年的107倍。特別是“十三五”期間,開福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城鄉品質不斷提升,改革開放創新進一步深化,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持續增強,連續16年保持了全省“平安區縣”稱號,成功入選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強盛、精美、幸福、厚德的“北富”藍圖逐步成為了現實,各項事業展現出蓬勃發展、再起宏圖的嶄新氣象。
新的時代坐標,昭示著“北強”篇章即將全面開啟。開福區“十四五”期間將以“踐行三高四新、奮力邁向北強”作為發展主題,著眼于打基礎,強產業,實現高質量北富,筑牢北強根基。同時,區委提出在“十四五”基礎上,再接續奮斗兩個五年。第一個五年見成效,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北強輪廓初步呈現;第二個五年提質效,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基本實現北強目標。這既是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和市委對開?!耙恢魅齾^”發展定位的政治要求,也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必然選擇。我們將堅定這個目標,按照“產業立區、創新強區、開放興區、文旅活區、民生安區”的思路,一屆接著一屆干,一棒接著一棒跑,理念一以貫之,藍圖一繪到底,奮力譜寫建設現代化北強新開福的新篇章。
貫徹新發展理念,開福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可持續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高質量發展。開福境內擁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中國大飛機起降動力實驗平臺、“航天之星”創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軟件產業、信創產業、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互聯網經濟等一批新興產業開始萌芽、逐步成形,具有厚實的創新基礎和顯著的創新優勢。我們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人才支撐、制度安排和環境保障,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不斷激發人才創造力、產業驅動力、科技引領力,進一步集聚和轉化創新優勢,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展現開福擔當。
堅持把協調作為內生特點。開福作為省會中心城區,必須在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圍繞長沙市建成區1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的目標,以金霞新城為依托,以產城融合為引領,以片區開發為抓手,加快完善城北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吸引更多人氣、商氣向北集聚,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城市體檢,抓緊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實現產業導入、精明增長,讓城區人居環境更優、產業空間更廣。
堅持把綠色作為普遍形態。開福生態資源豐富,擁有“三山四河十湖十園”,水域面積20平方公里,水岸線75公里。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強烈的歷史擔當,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嚴守“三線一單”,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靜音、治廢五大工程,堅決打贏“新三年”藍天保衛戰,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根基,夯實全域文旅融合發展的生態底座。
堅持把開放作為必由之路。中央出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十四五”規劃把長株潭都市圈列為國家層面重要增長極,省委確定“三高四新”戰略,積極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經濟發展格局,著眼拉通長沙-岳陽經濟走廊,市委致力融入長江經濟帶,實施“北進”戰略,為開福擴大開放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開福具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和完備的物流體系,擁有金霞保稅物流中心、長沙貨運北站、長沙新港等開放平臺,具備良好的開放發展條件。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融入中央、省市開放戰略,積極參與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國際合作、區域協作,努力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門戶。
堅持把共享作為根本目的?!笆濉逼陂g,開福民生事業投入資金302.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4%以上,有力推動一大批惠民政策舉措落地落實,有效改善和保障了民生。我們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勞有厚得、幼有善育、老有頤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持續發力,高質量辦好民生事業和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構建新發展格局,開福擔負新的歷史使命。
聚焦實體經濟重要支撐,促進產業升級。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集中力量提升視頻文創、智能制造、現代物流、金融商貿四大支柱產業,推動產業鏈多維度延伸、滲透、重組、提升,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引導食品加工、工程機械、建筑等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提質升級,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發展軟件產業、信創產業、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供給體系與需求結構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促進市場繁榮。圍繞“兩新一重”、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等領域,大力實施擴投資專項行動,滾動實施一批優質項目、高端項目、引領項目,持續增強發展動能。積極拓展消費場景,豐富消費業態,增添消費載體,優化消費環境,打造都市全業態消費目的地。積極推動提振消費和有效投資相互促進,建成更多特色商圈、特色樓宇、特色街區,以優質產業、品質城區集聚人氣。發揮世界之窗、湖南廣電、海底世界、開福寺、省博物館、沙坪湘繡等文旅資源優勢,做好文旅資源融合拓展文章,促進文化旅游、VR體驗、虛擬娛樂等消費新業態快速發展,打造更受人民青睞的全域文旅示范區。
發揮通江達海區位優勢,促進對外開放。大力拓展開放平臺通道,加快推進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跨境電商第三城、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加強與中國(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聯動,全力打造“現代物流承載區”。著眼以內循環為主背景下的區域聯動發展,全面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搶抓“加快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納入國家規劃的重大契機,全面完成省市關于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鋪排的各項任務,全力打造長株潭都市圈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
開福區的行政版圖形似火炬。
這支火炬寓意著傳承與使命,開福發展的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上,我們有責任讓它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支火炬寓意著昂揚與力量,北強開福的藍圖已繪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惟有攜手并肩、奮勇前進。
這支火炬寓意著光明與希望,奮斗在這片開啟幸福的土地上,我們一定要讓開福人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良善。
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高擎火炬再出發、奮力邁上新征程,在前進道路上跑出新速度、干出新精彩,推動開福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為建設現代化北強新開福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長沙市開福區委書記)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謝偉峰
編輯: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