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潮宗街古城墻管理權移交暨保護展示工程正式啟動。

展示館室內設計效果圖。
紅網時刻新聞6月10日訊(記者 彭超)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瑰寶無處不在,非遺魅力源遠流長。在今日舉行的“匠心文化傳承?賦彩幸福北城”長沙市開福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上,長沙潮宗街古城墻管理權移交暨保護展示工程正式啟動。有著千余年的古城墻將建成展示館,供市民游客參觀,成為都市新文旅地標。
在開福萬達廣場C1座負一層,有一段由玻璃護欄包圍保護的古城墻遺址。該古城墻修建于北宋初期,歷經南宋、明朝、清朝、民國時期。2011年11月下旬,由考古學家在萬達廣場建筑工地上發掘而出。整個遺址長約24.2m,寬12.0m,高約3m,在高度上分為三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修繕工藝和所用材料均不相同,青磚上鐫刻的“長沙”“忠義軍”“寧鄉鄭濱”等字樣,正是長沙歷史的見證。
作為目前國內發現的僅有幾處由歷代修繕疊加而成的古城墻,它在中國城市史無前例,是長沙城市變遷的實體“教科書”。從歷史、藝術、科技方面來看,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據悉,開福區政府擬依托現存長沙古城墻潮宗街段遺址,打造遺址展示館,用于展示古城墻的考古發現、城墻模型、與長沙古城墻相關的歷史事件人物、長沙城池的形成、歷史演變過程及湘江周邊地區近代的演變過程、相關愛國主義教育知識等。完工后的長沙古城墻潮宗街段遺址展示館將成為長沙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新文旅地標。
“過癮!這是老長沙的味道!”當天的活動現場,花鼓戲、變臉、長沙彈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紛紛登臺獻藝,一招一式、一曲一調向觀眾呈現了別樣的文化大餐,贏得臺下陣陣掌聲。湘繡的絲絲金線,巧奪天工;棕編的蜿蜒曲折,神態各異;刀剪的千錘百煉,穿越古今;湘艾的爐火純青,清香陣陣……現場一件件非遺作品精工細作,讓人賞心悅目。開福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另外,非遺項目展示區、“我是非遺傳承人”打卡、非遺技藝現場直播3個互動環節引來市民紛紛體驗。
在全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開福區有3項入選,分別為長沙童謠、埃山子午棍、李氏正骨,囊括了非遺民間文學、傳統醫藥等。下一步,開福將以7個市級非遺生產保護基地為依托,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發揚光大。
來源:紅網
作者:彭超
編輯:韓陽
本文為長沙開福區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allacetools.com/content/2022/06/10/11375973.html